第(2/3)页 梁岳认为越王蛇吞境还不错,足够隐蔽,凡人之力难以到达。 更重要的是有水源和空气。 太一守尸,尸解羽化,神魂升华,肉身还原。 肉身还原意味着恢复年轻,一身真气亦是不存;当然,这不意味着从头开始,毕竟神魂境界高了,捡起更加容易。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,刚复活时是普通人。 如果埋得太深,恐怕没等重拾修为,在坟墓里就活活饿死,此现象称为“困龙”。 埋得太浅,又有各种人灾。 宁阳子当年是子孙安排下葬,棺材进入昆虫,肉身苏醒之前被昆虫咬坏,因此蹉跎半生,抱憾而亡。 “尸解炼形,或许有冥冥中的天意人灾,不得不防。” 晋朝战局混乱,万一被什么摸金校尉,又或是乱兵流民挖坟掘墓,那就不好说了。 后人守陵也不现实,如果出现天下大乱,自己的坟墓岂不是禁锢后人的枷锁? 不如躲到人迹罕至之处,再放上辟谷丹、蜂蜜等保存较久的食物,洞中还有水源,醒来也能填饱肚子。 此地算得上是乱世避难之地。 “以后或许还有其他福地,日子还长。” 行进会稽,见民生凋敝,好在两年多的安分日子,也没有让民间太过混乱。 烈日高悬,影子很长。 嘀嗒嘀嗒…… 一名青年骑着毛驴,慢悠悠行走官道,麻衣粗衣,衣着简朴。 此人正是两年未见的陶渊明。 柳庄在即,田连阡陌,硕果累累。 农民低头劳作,汗滴禾下土,部曲来回巡逻,家将们与众人一起修缮水利。 看到眼前场景,陶渊明不禁感慨,道:“比起武陵郡,这里才像世外桃源。” 忽然,后方传来骑马声。 陶渊明下意识转头,吓得又低下头,装作没看见。 骑士停下,那人笑道:“这不是元亮兄吗?可否找到桃源?” 陶渊明面色尴尬,期期艾艾道:“在下……未曾寻到世外桃源。” 既然碰上了,两人一路闲聊。 原来陶渊明一到武陵郡盘缠就花光了,无奈投靠武陵太守当了个佐官,不到一年又辞官归隐田园,结果种了个草盛豆苗稀。 “哎,惭愧惭愧。”陶渊明掩面羞愧,既是失落,又是尴尬。 “元亮莫急,我倒是找到了桃花源……” 梁岳将自己编的故事娓娓道来。 听得陶渊明失神半晌,回过神来,发现梁岳早已行远。 “等等!梁兄!山伯君!长乐侯!桃花源在何处?”陶渊明费力抽打着毛驴。 “前方!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