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独坐湖边,刘裕回忆往事。 众人望着依依杨柳,内心无尽惆怅。 想当年,青山园是何等热闹,晋朝后期的文学艺术诞生于此。 天下第二名帖青山帖,同样源自于青山园。 风流名士,才子佳人。 如今繁华落尽,风流已被雨打风吹而去。 梁景明身边跟着一名美妇人,夫人牵着两个男孩,一个六七岁,另一个三四岁。 男孩与景明长相相似,一看便知是梁氏之后。 “父亲,爷爷是什么样子的?”大儿子梁仁好奇道。 自他记事起,便听无数人讲过爷爷的故事,他的师父谢灵运,更是时常怀念与爷爷游历天下的事迹。 梁仁很是好奇,未曾谋面的爷爷到底是何人物? 梁景明目光带着一丝追忆,说: “我也不知道父亲是什么人,谁也不知是什么样,或许唯有母亲知道。” 功名利禄于他像是浮云,每次历史事件,皆有父亲的身影,而父亲像是局外人一般。 正如他所言:事了拂衣去,深藏功与名。 “爷爷奶奶还……在吗?” 梁仁很聪明,颇似年幼时的谢灵运,少小记事,聪明绝顶,常常问一些别人回答不出来的问题。 “冬去春来,周而复始,总有一天,他们会回来的。” 梁景明笑容带着一丝惆怅。 他年少持家,以稳健为主,谢绝宴会,闭门清修。 一心发扬长乐派,目前长乐派大周天上品超过三人,中品四十多人,外围子弟上百。 这些人拱卫着柳庄的安全,成为会稽国的压舱石。 回想起当年轻松写意的日子,梁景明历历在目。 他看向妻子萧献容,这是萧明的孙女,说:“献容,你应该没见过父亲吧?” “小时候见过几次。”萧献容说道。 萧献容五岁前住在柳庄坞堡,后来父亲当了官,这才跟着父亲居住。 “父亲应该还不知道。”梁景明笑道,“对了,大舅哥的孩子生了吗?” 萧献容白了丈夫一眼,嗔怪道:“跟你说几遍了,大嫂怀孕才六个月,得等到明年了。” “孩子有名字了吗?”梁景明摸了摸脑袋,憨厚笑道。 “女的叫碧珠,男的叫道成。” “好名字。男的以后跟我学道吧。仁儿、义儿都不喜欢方外之学。” …… 刘裕湖边静坐良久,在大儿子搀扶下起身。 看遍柳庄景色,回忆当年。 刘裕忽而想起什么,说:“二弟来了吗?” “舅舅去了老家。” “通知二弟,晚上到梁宅吃饭,是会稽城东门梁宅,那个地方还在吧?” “还在,景明把那一条巷子都买了下来。保存如初。” “那就好。”刘裕笑道。 那是一切开始的地方,也是最后终结之处。 下午,日落西山,红霞漫天,金光洒落寻常人家。 刘裕等人来到东门。 寻常巷陌,斜阳草树,与年轻时似乎没有差别。 事物仍在,人已苍老。 刘裕让众人守住巷子口,自己独坐院中。 摆上桌案,一壶烈酒、卤肉、腌菜……。 一人小酌,似乎等待谁人归来。 哒哒…… 良久,远方传来脚步声,脚步声由远及近。 随后推开木门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