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来人正是刘义隆。 “什么?” 两人密谈,檀氏与刘义隆一脉联姻。 并保证长乐派一脉在江左的利益。 庭中落雪,刘义隆冒着雨雪,从昏暗处走到辉煌。 表情不是阴谋得逞的畅快,而是为江山社稷的忧虑。 “我亦是为了国家。” 三代人北伐,像汉武帝一样打几十年仗,国家离亡不远了,江左基业即将凋零。 即便一统成功,以北方胡虏混居的特性,至少又花几十年治理。 百姓至少要苦一百年。 刘义隆觉得先发展南朝,再以强大的国力碾压,而不是以江左之基业,去补北伐之亏。 元嘉二十三年末。 刘义符病逝,群臣反扑,檀道济领兵控制皇城。 后宫烧毁,黑衣卫以及梁鹤云、刘义符一脉不知所踪,史书定论:失火而死。 一场内乱以兵不血刃的方式解决。 于此同时,由于朝野内乱,导致北伐受挫,北伐军精锐丧失过半,至此,北伐告终,由攻势转为守势。 这一年,刘义隆清除徐羡之、谢晦等权臣。 次年,刘义隆登基称帝,年号太初。 金光洒落至高无上的太极殿。 檀道济望着换了主人的龙椅,目光复杂难言。 宋国,将来会走到什么地步? “朕宣布,停止北伐;开放山泽,百姓自由初入。削减徭役,减轻赋税。年老、丧偶、年幼丧父及患重疾者可向郡县求助。” “鼓励农桑,奖勤于耕作养蚕农户。” “开垦湖田、湖广。开荒者赐田、稻种。” “全面推广齐民术。” “开办官学!” “大赦天下!” 诏令颁布,传告天下。 初步稳定局面。 朝堂有人提议对刘义符一脉进行清算,被刘义隆拒绝,说:“难道你要看到刘氏子孙自相残杀不成?” 随后为了稳定三吴,大肆封赏从龙者,檀道济为南海郡公,都督江、广二州军事;其余人等皆有封赏,甚至连死去的梁岳,都加封了永嘉郡王。 朝堂世家大族弹冠相庆。 太初元年一直到太初五年。 经济渐渐恢复,取而代之则是战线回退。 世家大族想象中的晋朝世家轮流执政时代,亦是没有到来。 很快他们发现虽然恢复了家业和地方影响力,但对于朝堂的影响还是和以前差不多,刘义隆只不过给了他们虚高的名头。 刘义隆虽篡位,也认同刘义符留给子孙的恢复经济思路。 太初十年。 刘义隆推行繁荣经济政策,重视农业生产,后人称之太初之治。 一时间,南朝繁华,多少楼台烟雨中。 随着长乐派、净明道、灵宝派进入上层,大周天武学渐渐传播开来。 事在人为,梁岳留下的策略,仅仅成功了一半。 这一年,梁景明逝世。 长子梁仁深山修道,梁义有自己的爵位,由梁信袭封永嘉郡王之位。 这一日,梁信赴宴王氏之宴,被人用计拖住。 一伙人杀入柳庄坞堡。 “这可是帝师陵墓……” “怕什么?帝师难道还能诈尸?” “传闻帝师有天师六宝,拿到宝物,我族当兴!” 人亡政息,这位郡王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,难道还能复活不成? 李弘文带领人马连战各方势力。 大战三日,不眠不休,血流漂橹。 敌人用计、用毒、弓弩无可奈何。 李弘文守住先师陵寝。 随后净明道、灵宝派的人发觉不对,过来支援,打退敌人,迎回梁信。 中护军梁义带兵归来,屠杀会稽琅琊王氏,一时间,朝堂震动,不了了之。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,风风雨雨,自有祸福。 棺材中的人也管不到外面的世界。 时光飞逝,岁月如梭。 转眼已是一甲子。(506年)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