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在离开盛京的时候,就已经是说过这件事情,尽量避免跟大明军队在野外进行决战,这种白痴的打法我们已经打过好几次了,最终一点获胜的几率都没有,所以要更改战法才行。 范文程和其他几个汉族大臣研究了一阵子,最终认为大明军队的弱点就是他们的后勤,我们可以在辽东各处获得补给,但是大明军队就不一样了,他们只能是从高丽国的后方或者是山海关的关内运来。 这一路上的距离也太远了,而且不可能派重兵护送,只要是我们能够干掉他们的运粮队,不但能够抢到一部分的粮食,甚至还能够对他们进行包抄,对我们来说是最好的计策。 所以当大明军队出征的时候,先把他们的头给放进来,这些人冲的越往前越好,当你们使劲往前冲的时候,全然不知你们跟后勤粮食的距离会越来越远。等到你们拿不到补给品的时候,才知道自己冲那么快是多大的错误。 当时制定这个策略的时候,可把满清的王爷们给高兴的不轻,仿佛都已经看到自己获胜的那一天了,虽然现在他们损失非常惨重,各王爷手下的兵力也都降到了最低,但这些人是见识过京城的繁华的,他们还妄想着打败大明军队之后,一步一步的再等二十年,让他们的儿子辈回到京城。 当然说那些都是虚的,现在最主要的还是把这两路大军给敲掉,不管是黄得功的军队还是郑森的军队,作战力可都不弱,不把这两路大军给敲掉的话,咱们所想的那些事儿到底都实现不了。 当雪停下之后,朱慈琅又让黄得功的人整顿了两天,选了个黄道吉日,朱慈琅率领数万大军由山海关出发。向盛京进发,按照朱慈琅向天下发布的诏书,此次必将灭掉满清人,要不然绝不收兵。 对于国内的很多老百姓来说,他们认为完全没有那个必要,现在的满清人已经如断了翅膀的鸟一样,根本就飞不起来了,而且也不可能会对我们有什么威胁,过几年可能就自生自灭了,没有必要去管他们。 但是国内一批有识之士却说了咱们太子殿下深谋远虑,绝不是你们这些普通人能想得到的,万一满清人没有自生自灭呢?当年十三副铠甲就杀进了京城,搞得我大明出了这样的大乱。甚至还有些人把头发都给割了。 就这样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,你能小看他们吗? 这个时候就不能够给他们任何崛起的机会,就应该趁你病要你命,殿下的决策没有一点儿的毛病,现在过去给他们一刀,把该杀的都杀了,更何况原来辽东也是我大明的土地,为何不趁此机会全部拿回来,反而让反贼在这里自生自灭呢? 说的通俗一点,那就是出兵的话,至少有八成的可能灭掉他们,但如果要是不出兵的话,几十年之后也有五成的希望他们再次杀回来。那个时候他们的军队是个什么样子,那就不好说了。 所以趁现在我们能力强劲的时候,先把这些家伙都给干掉,把所有的危险扼杀在摇篮当中,正好高丽国也被我们拿下来了,蒙古各部落虽然还没有正式回应,但是也绝不可能会出兵帮着满清人,毕竟他们已经和满清人闹翻了。现在就是整个满清最弱的时候,你不挑这个时候动手你还等什么呢? 朱慈琅还是坐在自己宽阔的马车当中,随着军队慢慢的向东北方向前进,这天气除了正午的时候稍微暖和,其他时间还是要在零下的,不过为了能有充足的作战时间,现在也不得不出发了,反正现在是每天都比前一天要暖和,士兵们也是有盼头的。 万一要是他们散落在辽东大地上,这场仗可能就会打到今年初冬,那个时候天气会越来越冷,所以为了让自己有足够的作战时间,小雪刚刚停了,朱慈琅就命令军队出发了,要不然还要等到四月初。 “郑森那边怎么样了?” 朱慈琅写了一会字儿,两只手冻得有点僵硬,所以就往火炉那边伸了伸,给自己弄点热量出来。 “回殿下的话,两日前的时候收到郑森的书信,他们延迟我们大约五天开始进军,主要是因为有的地段冰凌太多,等天气稍微暖和一点,直接坐船杀向北岸。” 这一次诸葛元并没有随军伺候着,反而是史可法跟过来了,这位南方的阁老此刻更冷,浑身上下跟个棉花包一样,但还动不动的把衣服裹得紧一点,要知道这一路上朱慈琅的马车就是最暖和的地方了,要是在这里还觉得冷的话,那真是没其他的地方能让你暖和了。 “写封信给他,这个安亲王岳乐,虽然之前没有在战场上出现过,但一定要让他小心,此人做事情极为谨慎,根据一些被俘虏的满清人所说的,此人虽然在战场上没有多大的功劳,但如果要是让他抓住机会的话,也会给我们带来重创,万万要小心。” 安亲王岳乐也是满清前期的名将,只不过因为被自己打回辽东了,所以也没有在战场上施展的机会,现在到了高丽国那边的战场上,郑森可千万别轻敌才行。 “殿下放心,郑森将军如今也不是新人了,在高丽国治理的井井有条,而且也增加了那么多的军队,那安亲王岳乐就算是有点本领,但终究胳膊拗不过大腿,还是咱们这边的胜算比较大。” 史可法对于安亲王不太了解,但是对于郑森的一些措施还是知道的。这家伙在高丽国那边大刀阔斧的改革,可算把整个国家都给倒腾了一遍了,只要是不出差错,从这一季粮食开始,那就是我国最大的粮仓。 当然产量高并不是因为这里的地皮大,也不是因为这里的耕地多,而是因为这里的粮食回报多。所有的成本就是每人每天的两个窝窝头,剩下的粮食要全部运回去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