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姜大国从没想过,将来会发生怎样的事情。 他始终坚信,只要真心对待女儿,她绝对不会背信弃义。 姜大国坚定地说,“我们对她好,她不会不记恩。” 看着姜大国如此执着,亲戚们只能无奈地叹息摇头,“哎,你这个憨子,简直愚蠢。”毕竟是亲戚,他们最终还是表示,“行了,到那天我们一定去吃酒就是。” - 住得近的族亲和左邻右舍们,则由姜大爷通知。 大家也都是表面客气笑着,背后嘲笑姜家的做法不值。 闲言碎语传到姜家人耳里,把个姜大爷和姜大娘气得几天不想说话。 可想想要收回的份子钱,全家还是忍住了。 - 转眼便到了三月十八这一天。 一大早,太阳还没完全升起,姜大国就推着家中破旧的木板车到镇上,买回了酒席所需的酒肉和鱼和鞭炮糖果。 把买回的东西放进堂屋里,姜大国又马不停蹄地赶往村小队的代销店,借来了酒席用的碗筷调羹和酒杯。 家里的桌椅板凳明显不够用,姜大国又往左邻右舍家中借。 村里人家的习俗,办酒席会互相免费借桌椅板凳。 还回去的时候,送上一碗肉菜就可。 与此同时,一些住得较近的同族亲戚和邻居们,也早早到了姜家主动前来帮忙。 众人齐心协力,迅速搭建起一座宽敞阴凉的棚子。 姜家门口的场院足有一个篮球场那么大,不过没有修建院墙,空间格外开阔,是摆放宴席的好场所。 但姜家的厨房狭窄,做菜端菜都不方便。 经验丰富的男人们,找来一些废弃的旧砖头,在厨房旁搭起了简易的露天临时灶台。 姜家屋里屋外,热热闹闹。 独自躺在床上的姜晓晓,被喜庆的喧哗声吵得睡不着。 事实上,她心中不安,也睡不踏实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