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2章 一战定吐蕃-《大唐第一主播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活着的士兵没有休息的资格,平西军没有后勤人员,只能自己负责清扫战场,护理伤员,捉拿俘虏,收集武器,剥下甲胄,拾捡战利品,搬运敌人遗弃的辎重和财物等一系列繁重工作。

    对大部分人来说,如此众多的尸体,挖坑掩埋已经是不现实的事,就地焚烧,才是最省力的做法。

    于是战场上燃起一堆堆的柴堆,一批又一批尸体就这样被扔进了火海中,化为灰烬。

    远方的骑士此时战罢归来。

    李行周的长枪上挑着索南坚赞的头颅高声大喊:“大元帅!

    薛讷的脸上露出一丝宽慰的笑。

    李行周一马当先冲到薛讷的身边大叫道。

    “大元帅!我们打了一场大胜仗!吐蕃军败了!”

    “为什么这么早就回来了?”

    “计划是至少要追击三天的,可是你昨天在后面拼死顶住达布聂的骑队。”

    李行周兴奋的形容收敛了一下。

    “大元帅,我们放心不下你。对不起,我没那个心情继续追击。”

    “三将军已经牺牲了......”

    薛讷点点头表示明白.

    李行周说道。

    “这里不是平阳,地形较为复杂,没有了步兵编队,战果不易扩大,深入追击所能挥的效果明显不行,所以不追也罢。”

    “说得也是,达布聂.....是我失算了,没想到达布聂会突然横插一脚。”

    薛讷苦笑道,放眼身周,伤亡惨重啊。

    各营军官死的死伤的伤。

    这是薛讷自进入吐蕃以来,局部战场上损失最大的一次战斗,被达布聂的骑兵直接杀死的战士高达近六千人。

    三弟薛楚珍也阵亡了。

    尽管他是以步对骑,又是以疲惫之师打生力军,能够获得胜利已殊为不易,但这依然让薛讷心痛不已。

    被达布聂的朵代五卫一下子就干掉自己六千人,连带整个战局都险些被他翻了盘。

    是役,吐蕃朵代五卫骑用自己的生命和勇气印证了吐蕃勇士的尊严。

    而随着平西军的就地防御,薛讷计划的战术出现了重大的兵力不足,扫荡编队不复存在,仅依靠冲击编队完成灭敌重任。

    同样给左翊卫等军团带来极大压力。

    没有了这最后的阻碍,吐蕃大军再无斗志,击溃战直到这时才艰难打出。

    然而对后方变化并不是没有现的左翊卫,由于挂念薛讷的安危,同时也缺乏步兵扫荡编队的支持,终究不敢再按计划做全面性追击。

    缺乏深入追击的击溃战,因此而战果有限,无法完成全歼敌军的大目标,薛讷的全灭计划因此未能克竟全功。

    还是李行周安慰他道。

    “算了,别想这些了。”

    “就算是再天才横溢的战将,也不能将战场上生的每一种可能都考虑进去,如果大元帅能把达布聂的行动也算进去,你就不是人,是神了。”

    “你不是常说,这世上没有常胜的将军,只有不败的将军吗?战争本无常胜之道,只有不败之道,要对付吐蕃三十万大军足以让你呕心沥血了,就算是被敌人算计了一把也没什么。”

    “达布聂固然是嚣张了一次,可要是正面战场对上你,我们相信他绝不是你的对手。”

    薛讷苦笑。

    “你小子到是挺会安慰人。”

    李行周呵呵道。

    “再说他也没把你怎么着,你这不是还好好活着的吗。”

    相对达布聂两万骑兵的精彩表现,吐蕃主力大军的表现却是惨不忍睹。

    他们不仅没有胜利的信心,更缺乏拼死的勇气,两者皆无导致的结果就是溃败。而

    这其中主要的原因除了自身质素不够,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起源于尺带珠丹和鱼泽布的内讧。

    二十万大军在一夜间就这样化做鸟兽散,所有战力兵消瓦解,不复存在,平西军赢得轻轻松松。

    如果不是达布聂骑队的突袭,那么这场战斗本可称作是薛讷有史以来最完美的一次战役。

    即便如此,除薛讷带走八万,白天战死三万人之外,剩下的十九万吐蕃军队里,有过六成的士兵或死或俘,平西军一战功成,取得了进入吐蕃以来最辉煌的战果。

    但同样也付出了进入吐蕃以来,战斗损伤最大的代价。

    战争有时候不能仅仅依靠死亡人数来确定胜负。

    关键还是要看预期目标能否完成。

    能够完成目标,则损失再大也可称之为胜利,完不成目标,损失再小也是失败。

    每一次战事,除了要计算战役的明细帐外,更要计算整个战局的总帐。

    薛讷为这次战役先后定下两大战略目标。

    大量消灭敌军部队,为一旦擒王计划失败后的平西军赢得更大的回旋空间,却也只完成了一半,平西军付出重大损失,最终取得总计灭敌十六万人的战果。

    但还是有十四万人逃出了生天,薛讷计划已久并付出重大的盛宴只吃到一半,就被迫匆匆下席。

    于是战前还踌躇满志的薛讷。

    在这场大战尘埃落幕之后,脸上已布满了阴云......

    ......

    薛讷则忙着写捷报上奏朝廷,安排后续事务。

    而李行周也在鄯城见到黑齿常之。
    第(2/3)页